找到相关内容93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宗喀巴对于大、小乘戒相融之思考(2)

    Td No.4083[184b3-217b5]),前者为旧疏,后者为新疏。[79]《戒论》中有关轻戒的探讨,皆依此颂、释加以论述。   (二)菩萨戒思想:   其中较明显的依据即是在说明“七支性罪之开缘”时以“由具悲愍非为恶”(Tt No.4081[332,7];《戒论》,页二○四),解释《菩萨地?戒品》所提到的七支性罪之“现行少分而无所违犯,生多功德”的意义。宗喀巴并因此而主张:   “于诸有情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1160064.html
  • 菩萨律仪

    论菩萨地之异译,虽戒相与奘译瑜伽戒本详略少异,如凉译本无杀生等身语七支性罪之开缘,此外则大体皆同。唯求那跋摩一卷本之菩萨善戒经,说出家八重,在家六重。既不同瑜伽、地持之四重,又有别于璎珞、梵网之十重。...建立义故」。二、共不共学处殊胜;「谓诸菩萨一切性罪不现行故,与声闻共:相似遮罪有现行故,与彼不共。于此学处,有声闻犯,菩萨不犯;有菩萨犯,声闻不犯。菩萨具有身语心戒,声闻唯有身语二戒,是故菩萨心亦有犯,...

    续 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0962887.html
  • 戒律思想之发展

    无识无念(不知不觉)时亦无罪。又就「性罪」,例如杀盗,其行为的性质本来已恶者而言;⑤如无恶心发动(无动机)者无罪。   其次,小乘戒的条文规定,完全是具体的、事例的,是其特色之一。这是和大乘戒的不同点...罪恶,可是,由于饮酒而能作出其他「恶」的机缘,因此,前四戒之罪叫做性罪,而饮酒叫做遮罪。  关于饮酒的罪恶,在诸种经律里,屡有所说,智度论里,说着饮酒的三十五失,正法念处经里,说着饮酒的三十失等,就是...

    上田天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2762904.html
  • 《瑜珈菩萨戒》要义

    就是犯戒;如果从利益众生的角度出发,多事多业就是菩萨行。  9、性罪一向不共戒 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。善权方便为利他故。于诸性罪少分现行。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。谓如菩萨见劫盗贼为贪财...现前为作绮语。相应种种倡伎吟咏歌讽王贼饮食淫衢等论。令彼有情欢喜。引摄自在随属。方便奖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。菩萨如是现行绮语。无所违犯生多功德。   所谓性罪,就是“杀、盗、淫、妄、二舌、恶口、绮语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5966846.html
  • 五戒与现代心理健康

    世人诽谤,或诱发其他的性罪,因此称为遮戒。五戒虽然分别为五,其根本精神则是不侵犯。不侵犯而尊重别人,便能自由。监狱里的犯人不自由,大都是因为犯了五戒。五戒乃一切世出世间诸善法戒之基石。五戒是诸佛的根本...

    天心月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0242467.html
  • 论“方便与慧,成佛缺一不可”

    指出,自性见为应当息灭的恶缘,而大悲心、菩提心、六度万行则是应当长养的善缘。同时指出,对不同的缘应采取不同处理方式。于烦恼须缓,于性罪、遮罪应彻底舍弃,于修习善行、成就佛道则应积极进取。   总之,对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3742511.html
  • 佛教道德观

    性罪,从比丘戒角度说,仍然是犯了比丘戒的根本戒,不能算比丘。如西藏佛教史上刺杀恶王朗达玛的比丘,仍然自认失去了比丘身份。以前有法师给出家人讲戒,刚提到不杀戒,就有人问:“敌人杀不杀,死囚杀不杀?”法师...

    隆莲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4344062.html
  • 三归与五戒

    ,今舍却作在家白衣,一说便成舍。”  人们常说受戒容易持戒难,这是事实,但也不必视五戒为畏途,不敢去受。因为杀盗淫妄是性罪,即使未受戒者去作,亦有罪过,亦会堕落三恶道,不过少一重破戒罪而已。俗谚云: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1955999.html
  • 天台戒律观初探

    : 一、作法忏悔。灭违无作罪,如律中羯磨,对首忏等。若作此类忏法成就,可灭违无作罪,而性罪不灭,如《大智度论》云:“如比丘斩伐草木,夺众生命,二罪同篇,作法忏悔,违无作得灭,斩伐草木无偿命罪,夺...

    宗 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1160590.html
  • 制戒的缘起及意义

    这些文化背景、法律法规却是变化的。  比如盗戒,虽是属于性罪,在任何时代、任何地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。但盗戒有轻重之分,所谓重罪,在印度属于判处死刑的罪。究竟偷多少东西才能判为重罪呢?其衡量标准是因地制宜...

    济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4466983.html